在化學工業中,七水硫酸鎂具有優越的化學性能和廣泛的應用范圍。蕞近,人們更加關注的問題之一是七水硫酸鎂水分測定的相關內容。今天,皖鎂小編把它整理出來,和大家一起研究。
1.檢測來看
當然,更好的方法是通過第三方的檢測來判斷七水硫酸鎂的濕度情況。
2.從工藝上看
七水硫酸鎂是一種晶體,其外觀因生產工藝的不同而不同。如果采用甩干工藝,七水硫酸鎂表面水分較多,呈晶體狀,因此容易吸濕結塊,并會吸收更多的游離水和其他雜質;如果采用干燥工藝,七水硫酸鎂表面水分少,不易結塊,產品流暢性更好。干燥工藝生產的七水硫酸鎂可分為三種規格。
3.區別于原材料
同時,我們可以根據所用的原料來判斷七水硫酸鎂的質量。一些制造商使用廢酸生產七水硫酸鎂,為客戶節約成本。廢酸生產的七水硫酸鎂顏色不如原酸,主要含量低于原酸,雜質含量相對較高。
現在,我們都知道產品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它的材料和生產工藝,七水硫酸鎂的水分含量可以通過上述方法檢測出來。
七水硫酸鎂結晶提取方法一:在天然碳酸鎂(菱鎂礦)中加入硫酸,除去二氧化碳后,重結晶而得,將硫鎂釩(Kieserite,MgSO4·H2O)溶于熱水重結晶而得,由海水制取。
七水硫酸鎂結晶提取方法二(海水曬鹽苦鹵法):海水曬鹽得苦鹵,用兌鹵法蒸發后,產出高溫鹽,其組成為MgSO4>30%、NaCI<35%、MgCl2約為7%、KCl約為0.5%。
苦鹵可用200g/L的MgCl2溶液在48℃浸溶,NaCl溶解較少,而MgSO4溶解較多。分離后,浸液冷卻至10℃便析出粗的MgSO4·7H2O,經二次重結晶得成品。
七水硫酸鎂結晶提取方法三(硫酸法):在中和罐中先將菱苦土慢慢加入水和母液中,然后用硫酸中和,顏色由土色變為紅色為止,控制pH=5,相對密度1.37~1.38(39~40°Bé)。
在80℃下過濾中和液,然后用硫酸調節pH值至4,加入適量的晶種,并冷卻至30℃結晶。分離后在50~55℃下干燥得成品,母液返回中和罐。
也可用低濃度的硫酸與氧化鎂含量65%的苦土中和反應,經過濾、沉淀、濃縮、結晶、離心分離、干燥,制得七水硫酸鎂。
七水硫酸鎂結晶的反應化學方程式:MgO+H2SO4+6H2O→MgSO4·7H2O